延安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及中、省研究生培养文件精神为指导,立足红色圣地区域优势,紧扣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人才的新要求,构建和实践的“思政引领、跨界融合、多维协同——研究生高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图1),很好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课题,在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信念坚定、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创新)的高阶创新人才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思政引领” 是指将延安精神教育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依托延安精神“一体两翼”特色育人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体验教学和践行活动为两翼),将延安精神有机融入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为高阶创新人才培养注入精神动力。“跨界融合”是指突破原有学科间的界限束缚,通过设立新兴交叉学科,加强交叉学科软硬平台建设,促进多学科间交叉融合,为高阶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基础环境。“多维协同”是指从教学体系创新、师资队伍优化、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激励机制及经费保障等多个维度、多种措施,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该体系形成了以延安精神教育思政引领,多学科跨界交叉融合、多维协同育人的研究生培养格局,达到培养新时代高阶创新人才的目标。
多年的实践证明,延安大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明显增强,业务能力显著提高,创新成果更加丰硕。该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对于地方高校培养高阶创新人才有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和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图1 思政引领、跨界融合、多维协同研究生高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该成果主要解决以下教学问题:
(1)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知识传播,铸魂育人不够。
一是普通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学习比重过大,实践体系尚不完善;二是课外体验和实践环节缺乏,未形成完善的系统,铸魂育人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更未与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紧密结合。
(2)研究生的培养过程重专业教学,学科交叉融合不力。
由于学院之间、学科之间存在机构壁垒和界限,研究生培养更注重本专业教学,多侧重于“课程教学”与“论文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侧重于科研条件改善,导致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薄弱、融合贯通不够,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不足。
(3)研究生的培养路径单一,多维共振举措不多。
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较单一,多注重课程教学与学术研究,而忽略了课堂教学、培养方案等教学体系创新;对导师资源利用与重视不够,没有引入行业导师或团队指导;导师指导方式单一,多为一对一和一对多指导。